经济管理学院
关于遴选参加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计划班”的通知 (2025年秋季学期)
发布时间:2025-09-19 浏览量:
审核 : 袁野

一、关于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认真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重要指示精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简称交流协会)以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简称新青年计划)为实践探索,助力国内高校提升高水平国际化人才培养能力。

在交流协会指导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负责新青年计划的具体实施。新青年计划于202110月正式启动,自实施以来,得到了国内高校的普遍认同。目前有162所高校参与该计划,其中69所为双一流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

本计划培养体系主要包括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和海外交流与实践,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多方位全球胜任力养成路径,助力高校有效落实多元化人才培养和国际交流合作。在地国际化是覆盖面广、性价比高、可惠及全体学生的培养途径,具备完善理论基础的培养体系,包含核心课程、前沿讲座、公益微课、新青年工作坊、全球胜任力训练营、学术研究、国内教师研修等内容。

项目围绕全球胜任力培养目标,构建了系统化、多层次的育人体系。核心课程融合国家叙事与全球议题解析,帮助学生增强国家意识和开阔国际视野。前沿讲座为线上线下双轨制,有效推动学生拓展专业认知。公益微课重点帮助学生提升国际职场实战技能。新青年工作坊通过线上线下双轨讲座,邀请国际事务专家开展定制化主题分享,拓宽学生全球视野并提升专业素养。全球胜任力训练营依托模拟联合国、专题研讨会等,全方位助力学生成长为兼具家国情怀与全球竞争力的新时代领军人才。学术研究推动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和前沿理论实践,以学术成果应对全球挑战。国内教师研修通过研讨会与培训班提升教师全球胜任力,支撑院校国际化人才培养。

实践活动将全球化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融合统一,是强化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必要支撑。新青年实践活动不断优化和完善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实践活动,当前主要包括联合国实训、国际组织实习、国际会议及活动、文化交流、实习实践等内容。

新青年计划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和支持下,由其所属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会同相关机构负责计划的具体执行,并由新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与发展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新青年计划设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由教育、外交、国际组织、企业等相关业界资深知名人士组成,为计划实施提供指导,对院校的申报给予评审,对计划成效进行评估,并对计划完善提出建议。

高校通过申报参与计划实施,组织学生参加计划课程学习与实 践活动。相关计划基础费由学校自行承担。

经过各方的共同努力,目前计划运行有序,获得了合作高校和 新青年班学生一致好评,基本实现预期目标。

二、关于新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计划班

新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计划班Youth Global Competence Excelling Class简称新青年班。项目院校各院系推荐、遴选优秀在校学生加入新青年班,原则上每班人数上限为40人。新青年班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为培养理念,通过结构化、系统化的名师课程、名家讲座及境内外实践活动,激发青年学生面向全球、面向未来,自觉提升自我综合素养的意识和热情,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发展竞争优势和胜任力。

培养目标

培养热爱祖国,信仰坚定,具有国际视野与中国情怀通晓国际规则、出色的跨文化沟通和国际交往能力掌握国际组织基础知识以及运用相关专业知识和方法分析国际事务的有较强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创新能力和奉献精神全球竞争力的高素质创新型国际组织后备人才

(二)培养周期

一学年2025季学期+2026年春季学期

(三)培养方式

在地国际化人才培养采用课程实践培养方式,具体包含12门核心课程、9场以上前沿讲座、1公益微课、新青年工作坊、全球胜任力训练营、学术研究、国内教师研修等。

核心课程当代中国”“国际理解”“跨文化沟通前沿与交叉四个模块构成,课程与讲座总量为234+学时。其中,四个模块的12门核心课程(课程代码GCC-101GCC-403)学生可根据自身情况灵活选择;1公益微课学生必须选择(对应核心课程)海外交流与实践作为将全球化知识和实践进行融合统一的主要方式,是强化全球胜任力培养的必要支撑。经过三年发展与丰富,新青年实践活动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学生国(境)外交流学习实践活动。当前主要包括联合国实训、国际组织实习、国际会议及活动、文化交流、实习实践、教师海外研修等内容

1 、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选择相关课程与活动。

2 、学生至少需要在一年内在四个模块中选择不同模块的3门课程且完成一门公益课程(对应核心课程)的学习方可获得计划结业证书。

3、学校可视情为课程赋予相应学分;部分课程或可与学校已开设课程进行替换。

(四)授课方式

采用线上课堂与线下工作坊相结合的授课方式。

(五)课程设置

模块

课程代

课程名

建议

核心课

当代中国

GCC-101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专题研

16

1

GCC-102

全球治理的中国方案

16

1

GCC-103

“一带一路”与全球发展

16

1

核心课二)

际理解

GCC-201

国际组与全球治理

16

1

GCC-202

未来科技发展与创新创业

16

1

GCC-203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

16

1

核心课三)

跨文化沟通

GCC-301

跨文化沟通与交流

16

1

GCC-302

英语演讲与辩论

16

1

GCC-303

际公文写作

16

1

核心课四)

前沿与交叉

GCC-401

人工智能应用概论

16

1

GCC-402

全球科技治理与负责任创新

16

1

GCC-403

企业ESG发展趋势职业规划

16

1

)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作为《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的组成部分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研修学院与项目实施学校合作开展。围绕《新青年全球胜任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安排9项不同主题的学生短期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走出校门参与实践和实训的机会,帮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职业竞争力,在国际环境中提升全球胜任力。

实践活动的主题包括不限于:以国际组织与国际机构人才培养为目标的培训活动和实习推荐;以大型国企和跨国企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化企业实训活动;以国际名校研修为主要内容的国际学术研究能力提升活动;以提升思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小型辩论竞赛活动;以开拓国际视野为目的的国际文化体验与研究活动;以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为目标的学生研讨活动等。

2025秋季学期实践活动一览表(拟定)

序号

实践活动

目的地

1

国际志愿者实习项目

美国

2

青年使者赴美交流项目

美国

3

新青年·联合国驻纽约总部实地交流项目

美国

4

新青年·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实地交流项目

瑞士

5

新青年·联合国驻维也纳总部实地交流项目

奥地利

6

新青年·联合国驻亚太总部实地交流项目

泰国、马来西亚

7

新青年·联合国教科文欧盟总部实地交流项目

法国、比利时、荷兰

8

新青年·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实地交流项目(医学方向)

瑞士

9

新青年·联合国驻日内瓦总部实地交流项目(人工智能方向)

瑞士

10

新青年·联合国总部教育方向实地交流项目(日内瓦-巴黎)

瑞士、法国

11

新青年·联合国驻罗马机构实地交流项目(农业方向)

意大利

12

新青年·香港学术探索项目

中国香港

)考核与证书

1. 考核。课程考核方式主要是学生选读课程的修读课时、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讨论情况、论文撰写情况和参与实践活动情况的综合评比分数,总评60分及以上即为合格。

2. 证书。学生至少需要在一年内在四个模块中选择不同模块的3核心课程且完成一门公益微课(对应核心课程)的学习方可获得计划结业证书(注明所修课程)。参加实践活动的学生另可获得与有关活动国内外合作机构联合颁发的相关证书。

三、遴选要求

新青年班作为第二课堂,面向本院全日制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开放报名(毕业班除外)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学习,遵纪守法,崇尚科学,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2.学习成绩优异,全学程年级排名原则上位居专业前50%,大一新生不作强制要求;

3.身心健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修养,具有较好的沟通交流能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类竞赛及公益活动;

4.外语水平良好;

5.未来有意愿参加国际交流项目者优先录取。

、遴选流程

1. 报名学生认真详细填写《新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计划班申请表》(见附件1:新青年全球胜任力培养计划班申请表)于202593000:00前发送至dongjianyao326@163.com

2. 纸质版报名表由辅导员全面评估,签署意见后,92417:00前交至学院团委(学研C520)(纸质版和电子版均上交后,视为成功报名);

3. 学院将组织进行初筛、面试,综合考察候选人素质和能力。具体选拔方式另行通知。

、费用资助

根据遴选要求获选的40名学生,可获得全额资助(价值3750元,包括全部课程与讲座);费用由学院统一支付。

、注意事项

本项目仅向本院学生开放,非本院人员报名无效。

请申请人申请前仔细阅读有关附件,详细了解项目相关信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提出申请。

报名成功后需按时完成课程,认真参加考试,因个人原因消极对待课程的,需自行承担学费。

有关课程教学、师资安排、报名流程等问题,请咨询学院团委老师。

电话:010-62338435

办公地点:学研中心C520

共青团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委员会

20259

附件:1.《新青年班申请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