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本学期首场“经管讲坛”特邀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兼博士生导师熊璋教授,以《人工智能教育现在和未来》为主题,为全院教师带来一场高水平讲座。报告会由学院党委书记主持。此次讲座是学院持续推动教育智能化,管理信息化的系列举措之一,旨在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教师主动投身教育强国战略的使命感和紧迫感。

在讲座中,熊璋教授从技术层面梳理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阐释了人工智能时代的特征,并对中美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对比分析;结合自己对中国教育多年的思考和实践,从宏观视角阐释了自己对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和新价值;立足高校实际,从微观层面对教育管理、教学科研中如何主动应用人工智能,提出了具体实施路径建议。他特别指出,教师要从接受人工智能向与人工智能协同合作,更好驾驭人工智能,坚守立德树人初心,强化教育教学创新,增强立德树人信心,构建“数据-算法-网络-人工智能”,从教书匠转变为陪伴学生、助梦学生成长的大先生。熊璋教授依靠其前沿的行业视角以及丰富的学术经验,回溯了人工智能发展脉络。他结合自身科研经历,展示了人工智能从萌芽到成熟、再到广泛应用的迅猛发展,指出人类引以为傲的认识能力,正在被人工智能赋予新的内涵,我们正处于“人工智能时代”。
在谈到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时,熊璋教授提出:在越是有人工智能的数字世界,学校和教师反而越重要,教师不再是教书匠,而是立德树人的思想领路人、灵魂工程师。他进一步分析指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人才,我们需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培养学生的素质素养与性格,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教育应该数字化,人工智能应该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融合不断推动教育治理创新,让教育和人工智能相互赋能。对于人工智能教育的未来,他提出要构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自主学习未来,鼓励高校和学生要大胆使用人工智能,要“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的科学认识、正确使用、大胆拥抱人工智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学习者为本,培养学生的适应力、胜任力和创造力。

据悉,熊璋教授长期致力于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应用等前沿课题研究,多项成果成功应用于实际场景,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他主导推动了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主编的“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成为计算机教育经典范本,并荣获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师德标兵等多项荣誉。
活动总控:程舒薇
现场:杨晨青 王亚辉 胡湘雪
传媒:刘正行(新闻) 张成柏(拍摄)